【文化藝術】
工研院x林茲藝術與設計大學 簽訂合作帶領達明機器人跨足文化藝術領域邁向國際舞台
2023-09-26

 


▲工研院與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MOU),並帶領達明機器人跨足文化藝術領域、邁向國際舞台。圖由左至右:Creative Robotics研究員Karl Singline、工研院服科中心專案顧問黃方亭、工研院服科中心專案副理柯惠晴、文化部藝發司視覺藝術科科長朱曉俐、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副校長Erik Aigner、文化部藝發司司長周雅菁。(圖/工研院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在文化部的支持下,以「媒合藝術家及科研單位發展科藝創新實驗計畫」為基礎,工研院日前與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MOU),並帶領達明機器人跨足文化藝術領域、邁向國際舞台,為未來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增添無限想像。


 



▲達明機器人研發具AI功能的全方位智慧協作機器人(TM AI Cobot),無論在工業或藝術領域,均能為各行各業實現智慧製造,並創造更多可能性。(圖/工研院提供)


 


此次MOU簽訂,有助於為達明機器人合作的藝術家,引進更多國際資源,後續工研院與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創意機器人實驗室(Creative Robotics;CR)也有雙邊藝術家交換、實驗室等計畫。在此合作帶動下,達明機器人跨足科技藝術、文化科技等領域,也深化工研院與指標大學實驗室的產學合作,進行國際級技術展演。


 


為展現藝術和科技的融合,此次MOU簽署係由達明機器人所提供的協作手臂預先編程,代表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鄭仁傑、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創意機器人實驗室創始人Johannes Braumann進行數位簽署,手臂完美重現兩人簽名,展現手臂的細節操作與穩定性。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周雅菁表示,文化部主辦「媒合藝術家及科研單位發展科藝創新實驗計畫」希望更多資源投入藝術團隊,尤其是國際資源的交流,此次在與達明機器人的合作基礎上,透過MOU的簽訂,堆疊與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交流,必能擴大藝術家的合作網絡。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鄭仁傑表示,文化部委託工研院執行「媒合藝術家及科研單位發展科藝創新實驗計畫」,賦予藝術創作科技能量,至今已有13組藝術團隊進駐,而工研院與達明機器人過去也已有深厚的合作關係,此次將合作量能擴展至藝文產業與國際研究單位,希望能進行台灣重要內容與技術推廣,後續更進一步帶動工研院、達明機器人與CR多邊交流,包含推動藝術家與實驗室的交換計畫,讓藝術與科技共創雙贏局面。


 


工研院此次將技術合作推升至國際科技藝術盛會「2023年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持續以科技力支持藝術,攜手新媒體藝術家張晏慈,整合智慧虛實顯示、即時互動技術、自動化機械系統等技術,歷時二年共同研發「智慧多向感測虛實顯示自走車」模組,並於林茲新主教座堂(Mariendom),共完成8場科技藝術表演、Artist Talk。


 


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副校長Erik Aigner表示,十分期待與國際指標的技術單位的後續進展,尤其在雙方的技術與資源交流上,能夠達成實質的合作,進行國際級的指標產出。 


 


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表示,達明機器人研發具AI功能的全方位智慧協作機器人(TM AI Cobot),無論在工業或藝術領域,均能為各行各業實現智慧製造,並創造更多可能性。


 


工研院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並發展「智慧化致能技術」以促成應用領域,其中在「智慧生活」透過科技與藝術的跨域合作,加速各式創新應用加速落地,推動未來產業發展有更多元的可能。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