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體驗視覺與思想的藝術之旅 2023陽明交大應藝所師生聯展「邊界之間」跨越藝術和科技領域
2023-12-18

 


▲2023陽明交大應藝所師生聯展「邊界之間」即日起在陽明交大藝文空間展出。陽明交大應藝所策展師生團隊和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前排右1)合影。(圖/ 陽明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陽明交大藝文空間舉辦2023陽明交大應藝所師生聯展「邊界之間」,展期自今(12/14)日起至2024年1月11日止。此次展覽呈現多面向的藝術作品,探討人與環境、人與社會、人與科技之間的交互關係和衝突。「邊界之間」不僅展現藝術家對科技的創新應用,也引領觀眾進入一個跨越藝術和科技的思想領域,探討當代社會中科技與藝術的交匯之處,歡迎大家前來同體驗這場視覺與思想的藝術之旅。


 



▲2023陽明交大應藝所師生聯展「邊界之間」即日起在陽明交大藝文空間展出。學生策展團隊呼應策展主題開發設計展覽周邊商品-黑白瓷杯。(圖/ 陽明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另外,配合「邊界之間」主題,此次展覽現場展示開發周邊商品-邊邊小杯,以黑白色調或對比或交融,打造出不同邊界樣態,呈現出清晰或纏綿的邊界。在愜意的午後,可以用邊邊小杯啜飲冰涼液體,或種些小花小草盆栽,歡迎帶著邊邊小杯展開新生活。


 



▲學生策展團隊總召趙憶憫同學介紹配合主題開發設計周邊商品-黑白瓷杯。


 


「邊界之間」學生策展團隊總召趙憶憫同學指出,主標的「邊界」指的是個體間的界限或分界線。在現代社會中,邊界不再是固定且明確的分界線,而是模糊且多變的區域,人們在其中不斷交錯與交互作用。如果能透過邊界定義形狀,那麼邊界的形狀該如何定義?


 



▲學生策展團隊總召劉人愷導覽介紹展品。(圖/ 陽明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趙憶憫同學表示,此次展覽以「想像界」、「象徵界」、「實在界」三界相互交織,企圖呈現邊界之間的模糊性與流動性。邀請觀者打開感官,覺察這些交錯區域中所產生的創造力和衝突,放下過去所定義的界線,走入作品中,細織屬於自己與當下環境的輪廓邊界。


 



▲陽明交大藝文空間舉辦2023陽明交大應藝所師生聯展「邊界之間」,展期自今(12/14)日起至2024年1月11日止。(圖/ 陽明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陽明交大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介紹指出,這次「邊界之間」共展出26件多元媒材的作品,其中包括點雲(Point Cloud)創作、生成藝術等新媒體作品,將使觀眾感受到相異於以往的視覺呈現,開啟不同的感官體驗;以螢幕、底片等作為載體的繪本展示與影像敘事作品,訴說不同作者對影像的概念;另外也展出回收魚鱗、陶瓷、水泥、塑膠等各式媒材的產品設計作品,探索材質帶給人的不同可能性,期許能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游婷雯同學(右)的《交涉在差異間遊盪》裝置。


 


在進入展場的左手邊展間,可先欣賞應藝所賴雯淑所長的《升起與解離》動畫作品,她以邊界的概念,探討點與點之間的相對關係和移動的本身。展場一樓大廳中展出的有游婷雯的《交涉在差異間遊盪》裝置,透過參與者的聆聽、混播,多個聲音之間彼此疊加意義,成為無法辨識的過程。李建佑、李品弈師生的椅凳設計,運用水泥和塑膠進行3D列印成形,著重實踐細節、可行性以及造型能力。


 



▲劉辰岫師生實驗室呈現「人類世相機」研究成果。(圖/ 陽明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李建佑、張政凱、李品弈、蔣澍儀設計的《iROLL 客製化助行器》根據個人身高製造,包含自動減速系統增強了下坡穩定和步行安全性。黃靖雅以大型塑料 3D列印的《珊瑚椅》利用3D列印技術以混合砂砱印製,模擬珊瑚樣態,呈現傢俱的紋理,展現砂砱再生的可能性。劉辰岫師生實驗室在一二樓展場分別呈現了「人類世相機」和「量子穿隧」的研究成果,前者利用AI技術轉化相機濾鏡,研發一款WEB APP,讓使用者可以用手機拍出不同「人類世風格」的照片,後者利用量子波動方程式計算出量子波動的動態,將其穿越屏蔽的過程視覺化並聲響化。


 



▲展場一樓主視覺形象牆與主題採訪影片。(圖/ 陽明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展覽總監湯景光介紹表示,走上光牆樓梯來到展場二樓,左側的展台上可以欣賞黃心薔的三件《Heart, Heart, Heart.》、《躲貓貓》與《WHERE ARE YOU ? 》繪本創作,其中後兩本是以躲貓貓遊戲為靈感來開展兩則尋找貓咪的故事。展場往前續行,可見到李建佑師生實驗室呼應SDGs永續發展專題計畫產出「廢棄魚鱗回收」的3D列印成果,他們通過養殖場回收的魚鱗片以低成本方法製成一種純天然、可完全降解的漿狀材料,再以3D列印得出的特殊紋路與結構。


 



▲黃心薔《躲貓貓》繪本創作。(圖/ 陽明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蔣澍儀、蔡欣樺的《花園幻境》以一個虛幻場景創造以音樂律動的空靈效果,結合點雲模型做一著奇幻的展開。彭佳筠《我就欲來去》影像作品藉由與一首詩《我就袂來去》遭逢的身體感官經驗,去解構附著在言語中的語言,以及個人身份認同。黃青宇《漂浮日記》是以作者的身體所啟動的錄像作品,透過手工電影刮擦與繪畫、跟隨他人行動足跡所觸發的城市迷宮狀態、手持拍攝的移動步伐及晃動...等各種身體表述,企圖捕捉一種離散經驗。陳筠橋《下午》利用手繪插圖視覺結合新謀體軟體和音樂互動,創造出浪漫下午的模樣。林有潼《Ghosting》講述一個人與他的幽靈---I'm ghosting me。


 



▲陳筠橋同學《下午》利用手繪插圖視覺結合新謀體軟體和音樂互動,創造出浪漫下午的模樣。


 


趙憶憫《陽光空間》想像一個氣候失常變異的未來,市場上出現了「陽光空間」產品,讓人們可以在陰雨綿綿的環境中也能享有晴朗乾燥的景觀空間,空間的時效則須透過炭幣做交易。呂思函、何郁軒《隧歲》動畫作品以新竹的中正台夜市為主題,呈現白天和夜晚的不同氛圍,透過時空穿越體驗,創造新竹的歷史、文化和城市變遷的連續性,以及城市的繁榮與衰落。蔡佳霖《時空長河蓮花綻》瓷器作品使用參數化設計相似但不相同的蓮瓣造型,取百家之長後造就出該時代的風華,從某一個時空的作品看到前一個時空的影子,如同蓮瓣一般。


 



▲蔡佳霖《時空長河蓮花綻》瓷器作品。(圖/ 陽明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趙雅婷等學生團隊《回家路上》作品述說遊子的鄉愁,試圖營造一種近鄉情更怯的氛圍,玩家透過文字引導,將了解主角日常中發生的瑣事以及煩惱,感受到思鄉之情。張郁卿《五月》錄像作品使用兩部拾得底片、一篇散文日記、一首和歌以及一首籤詩作為敘事線索,揉合觀賞魚的斑斕混雜的視觸覺,以實驗影像再現作者曾遭逢的感覺團塊。而舒緣新等學生團隊呼應聖誕節日,推出《最後的聖誕節》VR作品,以創作來提問當耶誕與戰爭相遇,會交織出什麼樣的命運。體驗時段是週三或週四下午2點至5點,每次體驗長度大約15分鐘,歡迎預約VR體驗(線上預約: https://calendly.com/ejbnfkjw/last-christmas-vr?month=2023-12


 



▲趙憶憫同學表演光桌說故事《睡不著公主》。


 


2023陽明交大應藝所師生聯展「邊界之間」開幕活動將於12月21日下午2點舉辦,將安排參展作者應藝所的趙憶憫同學表演光桌說故事《睡不著公主》,述說一位充滿好奇心的公主尋找太陽的過程,引領觀眾從中反思黑暗帶給人並不是只有負面的情緒,同時也存在著希望;期許每個人都能用不同角度看待困境,通過插畫風格結合光桌獨特的視覺效果及音樂,給觀眾視覺與聽覺上的饗宴。展覽IG粉專: https://www.instagram.com/between_boundaries  ,應藝所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NYCU.IAA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