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黃偉哲連任競總成立,蔡英文肯定台南市政,籲挺18歲公投
2022-10-23

【勁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選前倒數34天,台南市長黃偉哲23日成立連任勝選總部,在活動開始前就聚集數萬人潮,現場座無虛席。總統蔡英文也親臨現場,替市長及議員候選人授戰旗。台南六位立委也化身六大「選戰總督導」,展現台南大團結氣氛。


黃偉哲競選連任總部設置於仁德與東區的交界,活動於下午兩點開始,吸引來自台南各地的民眾,現場座位一度爆滿,工作人員臨時調度紅椅頭,但人潮仍不斷湧入,不只希望一睹總統風采,也展現對市長施政的認同。


蔡英文總統致詞時以市長候選人5號為例,稱讚黃偉哲「5認真5吿讚」,台南不只有文化發展,還有科技產業。總統以沙崙綠能科學城為例,因為有黃偉哲跟中央一起打拚,現在台南高鐵周遭不只有綠能產業,還有資安產業、大台南會展中心,未來在中研院南部院區完工後,將繼續設立「量子科技實驗大樓」。總統也說明,未來南科與沙崙之間將透過捷運連結,替台南新添8萬就業機會,呼籲市民繼續支持黃偉哲,讓國家級建設繼續在台南,讓台南繼續進步。


黃偉哲市長表示,這次的選舉,不只決定市長、議員與里長,也是一場看好台南或看衰台南的決戰。並質疑前總統馬英九沒資格來台南講東講西,因為在馬英九任內,台灣債務增加1兆七千億,黃偉哲以馬英九是「敗家總統」為例,相較蔡總統任內不僅還債,還讓經濟成長比以往更高。所以台南不需要敗家的政策,只有省愈多、才能給鄉親更多的福利。


主持人林宜瑾立委表示,黃偉哲市長從基層出身,長期傾聽人民聲音,高支持度的背後也是民眾對市政執行力的認同,例如北外環道三期完成、實現區區有日照,在黃偉哲的努力下,中央的預算能夠一一在地方陸續落實。


根據主辦單位估計,今日在活動開始前就已滿場,人潮湧入超乎預期,估計在2點活動開始後30分鐘,現場人數已經達到數萬人。今日台南六位立委與34位議員候選人及代表全部出席,力求市長高票當選,議員全壘打拚議會過半,鼓勵更多市民支持18歲公民權。


進步繼續前行,幸福繼續前進,偉哲以「繼續拚」的精神,凝聚市民意志挺臺南。


一、永續臺南,宜居首府


(一) 建構水電穩定且循環利用的生活環境,以淨零碳排為路徑邁向國際級宜居城市。


(二) 兼顧生態與產業發展,推動友善耕作與環境給付,新設工業區規劃公園與生態綠廊。


(三) 提昇排水整治率,推進下水道工程,因地制宜綜合治水,適應極端氣候挑戰。


(四) 源頭減少廢棄物,推動畜牧業沼氣發電與再利用,力拚資源回收率提升到7成。


 


二、活力臺南,全齡照顧


(一) 打造性別友善、族群平等、多元共融、全齡共好的幸福城市。


(二) 擴增體育場館,發展體育產業和全民運動,辦理大型運動賽事。


(三) 推動學習數位化,學習三語(母語、英語、程式語言)有資源。


(四) 營造友善育兒環境,增加夜托、臨托量能,建設共融式特色公園。


(五) 強化社會安全網,增補社工、警消、心理衛生等人力與設備。


(六) 充實長照量能,提升醫療照護品質,規劃第三處市立醫院。


 


三、文化臺南,國際聚焦


(一) 邁向臺南400年,再現普羅民遮城及熱蘭遮城等歷史場域,強化考古與文化推廣能量。


(二) 設置傳統藝術傳承基地,建設鹽份地帶文化中心,啟用原住民創意中心。


(三) 規劃魅力旅遊地標,打造將軍扇形鹽田、關子嶺景觀、虎頭埤全齡式地景等三大園區,持續建立台南特色農遊品牌。


(四) 推動大運河計畫,重現府城古航道風采,發展親水生態空間與水上運動風氣。


(五) 發展台南五大歷史街區,活化歷史建築,傳承文史記憶,振興當地觀光。


 


四、便捷臺南,區域均衡


(一) 完善四橫三縱路網,改善國道交流道及周遭聯絡道路壅塞,持續建設跨區域外環道路。


(二) 強化大眾運輸,增加小黃公車路線與低地板電動公車,推進鐵路立體化與捷運進度。


(三) 兼顧防汛與交通,興建農漁水路及產業道路,興建跨溪橋梁與優化堤岸道路。


(四) 持續新建立體停車場,提升停車格周轉率,運用科技疏導交通瓶頸段。


(五) 解編閒置用地,加速市地重劃,增設公共設施,強化生活機能。


五、富饒臺南,壯大臺灣


(一) 穩健開發七股科工區,推動柳營科工區第三期擴編,麻豆工業區加速招商。


(二) 南科三期開發同時提升生活機能,在中西區設置研發基地與產業專區,持續推動工業區立體化發展,吸引高科技與軟體業進駐。


(三) 沙崙高鐵特定區三大發展主軸:型塑資安與先進技術研發基地、建置醫療服務與健康產業園區,推動下一世代的化合物半導體產業聚落。


(四) 加速農業轉型發展,持續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強化農民生產與異業合作培訓鏈結計劃,三管齊下提升農業競爭力。


(五)建造新農業三核心,將軍漁港設置水產加工運籌中心,玉井設置冷鏈物流中心,新化果菜市場升級為農產物流樞紐。


(六) 協助在地創業,創造就業機會,為勞工建構安全職場環境,以多元管道落實居住正義。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