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農業】
結合AI與虛擬實境 工研院攜手地方政府強化科技救災能力
2024-01-29

 


▲工研院以科技力保障第一線消防人員的應變能力,與嘉義縣簽署化災應變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後與進行化災演練的廠商與消防同仁合影。(圖/工研院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化學災害又稱為「無形的殺手」,相較於火災、地震等顯而易見的災害現場,無色無味卻致命的化學品洩漏,往往造成第一線救災人員處於極高的風險之中。為強化毒化災應變機制,降低消防員救災風險,工研院今(1/29)日與嘉義縣政府簽署化學災害應變合作備忘錄,將結合工研院科技救災技術與嘉義縣第一線消防人員搶救經驗,強化雙方毒化災與提升事故防災應變能力。


 



▲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王漢英(左)與、嘉義縣縣長翁章梁(中)、嘉義縣消防局局長蔡建安(右)簽署化災應變合作備忘錄,以AI結合虛擬實境擴大災害應變量能。(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漢英表示,目前國內產業經常使用化學品已高達6萬多種,操作使用過程中若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災害,像是工廠火災或是毒氣外洩、載運有毒化學槽車翻覆、勞工職災等等。根據統計,每年具有化災疑慮通報事件高達300餘件,為協助國內產業快速切入毒化災應變,工研院在1976年即創建了臺灣第一個緊急應變諮詢中心,簡稱ERIC。在環境部化學署的支持下,1996年後更擴大毒化災應變領域的的技術發展,除了協助國內救災,第一線人員的訓練也是中心的成立重點,包含最新的「虛擬實境訓練模組」、「延伸實境兵棋推演模組」等皆能扎實提升救災人員面對化學災害的智能技術,以減少身處風險的機率。


 


嘉義縣長翁章梁指出,隨著佔地88公頃的嘉義科學園區於2023年五月開始動土,預計年產值將超過380億元與帶來超過5700個就業機會外,救災的量能需求也須隨之提升。翁章梁表示,消防同仁火裡來水裡去十分不易,救災不能僅仰賴同仁們捨身救災的精神,科技化設備與訓練技術更是保障同仁人身安全的重要指標。,此次嘉義縣消防局有幸能與工研院簽署化學災害應變合作備忘錄,相信藉由工研院的科技實力與豐富的經驗,更能強化嘉義縣化災應變量能,且成為農工大縣邁進與蛻變的重要基石。


 



▲工研院與嘉義縣簽署化學災害應變合作備忘錄,並於現場進行化災演練。圖左2起:嘉義縣縣長翁章梁、嘉義縣消防局局長蔡建安、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王漢英參觀後勤裝備。(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緊急應變諮詢中心多年來接受環境部化學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能源署、園區管理局等單位委託,負責危險性化學品事故監控及諮詢任務,並協助環保局、消防局等救災單位,提供最迅速即時緊急應變諮詢;近年來更利用AI人工智慧、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及MR(混合實境)等虛擬實境技術,設置仿真訓練環境搭載煙霧水壓等實體現場可能出現之情景。除設備技術強化及人員訓練外,更致力於災防知識應用,定期辦理與環保署、各縣市環保局、相關科技化學產業廠商之災防演習及測試,將建立10種模組,超過28項課程進行宣導分享,同時提供全年無休化學諮詢服務,有效提升產學研各界化災防範及應變之量能。


 


面對新時代的機會與挑戰,工研院持續聚焦市場新價值、新需求,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在韌性社會應用領域,以科技因應風險穩健社會成長,期待與產業和地方政府合作,建構能強化社會對突發風險及長期壓力因素進行預警、因應、備援與復原能力,發展韌性社會所需的技術應用方案。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