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開講】
驚恐怨尤500天(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2021-03-25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本周一(3月22日)上午在蘇貞昌院長與陳時中部長帶頭下台灣終於開始接種防疫「武漢肺炎」的AZ疫苗了,這日子的到來象徵台灣的「武漢肺炎」防疫又向前邁出一大步;就如「藝術天才」紀伯倫所說「再遙遠的目標也經不起執著的堅持」,在度過500個驚恐怨尤的難過日子,希望今年夏天不必再戴口罩了。

從前(2019)年底傳出武漢肺炎迄今已將近500個日子,台灣雖然在蔡英文政府蘇貞昌內閣及陳時中領導的中央防疫指揮中心超前佈署強力防疫下獲得舉世羨慕傲人奪目的好成績,但看到全世界一片死傷逾億人(3月23日為止確診1.23億人死亡272萬人),其中以台灣最大最密切的友邦美國最為嚴重(確診將近3058萬人死亡將近55.6萬人比二次大戰死亡還多),鄰近的兄弟之邦日本亦是災情慘重(確診將近45.8萬人死亡將近8836人),這兩國都有旅居甚多台灣同胞,往來十分密切,在愛屋及烏之下看到武漢肺炎毫無止境的威脅,心中難免存在一些恐懼感,何況每天戴著口罩在防疫規範管控下造成一些生活上的不便、更不能出國旅行,2020年原計畫和太座去走兩條歐亞大陸橋的,隨著年華日漸老去出國長期旅遊愈來愈不方便,心中的怨尤亦油然而生;年過七十寫文章論時局已成唯一的休閒工作,再不能出國旅遊參觀考察,很多新的建設或未曾到過的第三世界快速變化都只能在國外報導中略知一二,這在國內「閉關」防疫的500天真是有說不盡的恐懼與怨尤,只希望全球疫情傳染趕快結束,全世界趕快恢復往日四通八達的「咫尺天涯」「遠親近鄰」的交流。

而不幸的就在全球主要國家都開始施打防疫疫苗時,因美國專業科學家確定「武漢肺炎」就是起源於中國而爆發美國人民仇恨居留國內的中國人進而歧視亞裔族群,一週來已爆發多起槍擊案而造成多人死傷,美國總統拜登和副總統賀錦麗紛紛改變既定行程轉往亞裔社區去慰問亞裔美人,這又是因「武漢肺炎」造成的另一種驚恐與怨尤,每天都要與留美同學親友通Line,一面寬慰同學親友一面了解美國輿情;這場全球傳染的「武漢肺炎」造成人類的傷害實在太大了,不只是身體的死傷與經濟的衰敗(雖因台灣防疫非常成功而讓經濟更興盛),絕大多數國家人民的生活都全變了調,譬如高雄人民常說韓國瑜市長時代高雄夜市人潮熙攘來往,這些攤商大概已經忘了韓國瑜雖然每天只會喊口號再無其它作為,但是因當時尚未爆發「武漢肺炎」,我國尚未關閉國門,而且中國政府也沒禁止中國人自由行,因此台灣遊客還是很多,尤其是那些喜歡逛夜市(香港叫「大排檔」)買廉價品的大陸人,但陳其邁市長上任時已是「武漢肺炎」蔓延全世界各國了,我國也關閉國門同時停止許多飛機航班,外國人不能進來故而逛夜市的遊客當然就少了很多,這是一般人都了解的普通常識,這和誰當市長沒有很大的關係,最大的問體是「武漢肺炎」已嚴重影響改變各國人民生活習慣;其實台灣還算很幸福的-至少還可以在國內自由旅行,只要按照中央防疫指揮中心的規定做就可以各縣市通行無止了,但中國就很麻煩了-通行各省市都要管制,尤其進入北京城都要檢查,有很多省市居民自動自發將省市間跨界道路自行封閉或破壞不讓鄰邊省市居民進來,因為擔心這些「外省人」帶來病菌或其他不明「異種」傳染病,真是人人自危草木皆兵,很像毛澤東寫的詩「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所以「驚恐怨尤500天」的不只是台灣人民,中國人民更慘,他們驚恐怨尤的可能比500天還多很多。

譬如現在我們也開始接種AZ疫苗了,大家都開始逐漸放下驚恐怨尤的心情,而且要不要去打疫苗悉聽尊便,你現在不打AZ疫苗再等幾個月再打國產疫苗也OK,台灣就是全世界第二自由的國家;但中國大陸人可沒那麼自由方便,他們可以嫌自己國產疫苗防疫率太低、就是打了還是會確診甚至有害身體、嚴重的甚至還有生命危險,但是他們還是必須去打這麼沒信心的疫苗,只因地方官員要目標業績,所以中國大陸人是不打疫苗也會恐懼怨尤,然心不甘情不願去打了更會有驚恐怨尤;而且早在2019年12月大家還在討論中國又爆發新型SARS時,武漢市一位領導階層就告訴媒體記者「武漢已死一大堆人」「武漢市已跑掉五百多萬人、現在剩下不到九百多萬人」;可見中國大陸人比我們還早過這種驚恐怨尤的日子,就像國民黨當年說的「大陸同胞在水深火熱中度日如年」,也如駱賓王寫的「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可惜最了解中共的國民黨已不再解救大陸同胞於水火之中了,大陸同胞只好像孟子說的「誰言配命、自求多福」吧!還要過多少驚恐怨尤的日子就用500+N天吧!「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毛澤東詞)「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李白)。

台灣已到「人間四月天」、度過500個驚恐怨尤的日子,台灣又到春暖花開的賞花季節,台灣真是個幸福自由的國度,非常感謝全國防疫醫療與警消及所有相關人員的辛勞。(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曾任全國營造公會總幹事、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即時新聞: